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当一个企业超越自身的功利利益而放大社会效应时,就能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更强的情感联系,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
企业社会责任“深圳标准”出炉了!日前,国内首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体系正式落地,深圳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将有明确的指导标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冒着巨大的投资风险苦心经营,其目标就是盈利,而不是争当现代社会的活雷锋。因而,有些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成长的累赘,唯恐避之不及,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增加运营成本,搞不好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滑铁卢”。他们认为企业只要遵守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运作规则就行了,履行社会责任全凭自愿,至于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这些企业也往往不甚了了。
其实,这是一种狭隘之见。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甚至“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不惜烧毁全世界的房子”,这样的企业注定是走不远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不能只关心利益,利益是企业发挥社会功能、履行社会责任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企业自身膨胀的过程就是挤压行业与社会空间的过程,其所需资源越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也就越多。此时,如果企业放弃承担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与伦理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就可能造成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环境、公益的掠夺,无法实现共赢,其自保都成问题。
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责无旁贷。目前,深圳商事主体总数超过170万家,假如数量庞大的企业都不承担社会责任,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政府与公众也不会答应。深圳明确意识到,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创建现代企业文明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市场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客观需要。现在,有了《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南》在屁股后面催,对于不同企业的要求与评价尺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只是自愿参与,大多数企业肯定也坐不住了。
如果政府不能提供一个规则明确的市场环境,致使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没有任何损失,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获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企业社会责任“深圳标准”中,11条具有针对性与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在那摆着,企业恐怕就会争先恐后了。再者,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评级“与时进退”,那些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企业很可能随时被“摘星”,如此一来,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履责须久久为功,效果值得期待。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事关公益事业,也关系到其自身的未来竞争力。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不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而在于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当一个企业超越自身的功利利益而放大社会效应时,就能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更强的情感联系,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美誉度与信任度就能蹭蹭往上涨,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能树立起来,比投放什么广告都来得有用。深圳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与评价指南参照ISO26000∶2010最新标准进行编制,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国际互认打下了基础,对于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益处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