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深圳质量创新技术联盟:开放、聚智、共赢!
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
用大质量应对新常态 以内涵式发展稳增长
来源:深圳市质量强市工作简报[2015]第99期     日期:2015-02-13  

用大质量应对新常态 以内涵式发展稳增长

——鹤壁、泸州、温州、永康等四个示范城市经验介绍

质量强市要树立追求质量的城市发展理念,建立大质量的观念和推进机制,发挥广大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发挥示范城市的标杆和引领作用。质量强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建立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也要有创新实践;创建中既有共性的做法,也需要结合城市实际,体现城市的特色、亮点和特点;推动中既要依靠社会共治,还要体现社会共享,让全体公众分享到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过程中既要不断有阶段性的成果,更要持续提升,因为对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目前,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国展开,在全国质量强市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鹤壁、泸州、温州、永康等四个先进城市的代表做了经验介绍。

鹤壁: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

鹤壁是一座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城市,也是较早将质量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城市之一。近两年来,更是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载体,坚持不懈抓质量、提水平、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鹤壁是全国首批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该市始终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大标准服务大质量”的发展理念,在“抓标准、提质量、增效益、惠民生”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是以标准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标准化为手段,以“粮食高产创建、夏玉米良种繁育推广、肉鸡养殖加工”为主攻方向,形成了“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格局。

二是以标准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建成总投资152亿元的14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企业,构建了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加工、金属镁精深加工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参与制定了9项循环经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该市探索的中小规模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三是以标准化服务简政放权。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省辖市为目标,制定出台了《鹤壁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制约权力运行,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

泸州 “产业质量”推动优化升级

泸州树立“产业兴市”理念,强化产业支撑,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产业质量”,依靠质量推动泸州主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泸州围绕占GDP60%半壁江山以上的主导产业——白酒产业,推动质量优化升级,依靠质量推动白酒跨越式发展,推动由酒业大市向酒业强市转变。一是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产业安全。经过多年的实践,泸州形成了抓质量的独特模式。在管理方式上,泸州建立产业集中发展模式,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诚信经营、统一品牌发展、统一质量赔付、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了白酒酿造、基酒储存、灌装生产、包材供应、仓储物流、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功能齐全、链条完整的白酒产业集群。二是促进质量升级,助推产业转型。特别面对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泸州市通过品牌带动,质量提升,促进产业升级,保持行业竞争力。泸州成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成立了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发布全国唯一的白酒交易价格指数。在白酒产业培育了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品牌12个、四川名牌企业37个、省市级商标28个,形成了泸州白酒品牌方阵。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综合配套加工基地、西南最大的包装产品供应地,聚集了众多白酒生产和包装企业,白酒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温州 形成自觉创新共治共享“质量模式”

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一大批民营企业依靠质量与品牌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从家庭作坊式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行业龙头企业。在长期质量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温州质量模式”具有鲜明的“自觉、创新、共治、共享”特色。

“质量自觉”是基础。温州在全国第一个扛起质量立市大旗,颁布全国第一个质量建设地方性法规,源于“质量自觉”。正是有了这种“质量自觉”,温州才把质量视为城市的生命,在每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匹配的质量发展战略,打假治劣、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品牌强市一环紧扣一环,贯穿始终。

“质量创新”是灵魂。“敢为天下先”是温州人的天性,是温州文化的精髓。温州在质量工作方法创新方面层出不穷,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鞋的日子(88)确定为“温州诚信日”;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等。

“质量共治”是关键。“质量共治”就是温州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主推、社会参与的质量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体现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考核督导三个方面,从质量立市以来,温州质量工作从来是政府“一把手工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质量;企业是质量立市的主力军。

“质量共享”是目的。质量发展依靠人民,质量发展为了人民。质量立市特别是近年来质量强市建设终极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活得舒心。近年来温州质量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温州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4.8%,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6%,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4.61,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市民质量满意度达到了83.2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永康 消费品市场反溯机制保质量

永康五金产业发达,历史悠久。如今的永康拥有八个国字号区域品牌,是著名的全国五金产业集聚区。永康市上下一心,以“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质量精神为动力,如火如荼的开启了示范创建之门。特别是在创办永康质量学校和探索消费品市场反溯机制上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永康与中国计量学院联合创办永康质量学校,开启区域质量教育培训的先河。永康质量学校截至目前,共开办了五期教学活动,有近1000人次参加了培训,受到企业、行业的一致好评。

在积极试点“市场反溯机制”方面,永康市建立了一个市场、二家机构、三员队伍及九大行业协会共同组成的工作平台。一个市场指的是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二家机构分别是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市场管理部和中国科技五金城质量技术监督所,三员队伍指的市场质量监管员、市场质量专管员、市场义务协管员。同时,在市场反溯组织框架中纳入行业协会。作为由生产企业组建的行业协会,既是产品生产者,也是五金城市场的产品销售者或供应商,目前已有9家行业协会挂靠永康市质监局,涵盖了五金城市场的主要产品,他们通过实施行业自律、开展行业质量形势分析、强化政企信息沟通对反溯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市场反溯机制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完备,整个机制的运行有了保障。在市场反溯机制的操作过程中,首要是进行信息收集,再根据信息研判情况,与集团公司市场管理部联合制定市场反溯抽检计划,以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通过“买样”或“补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在获取检验机构的相关检测报告后,组织信息分析专家库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产品质量市场反溯分析报告,为市场反溯的下一环节提供参考依据。

(该文23刊载于深圳特区报)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深圳质量创新技术联盟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46643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龙珠大道92号6号楼301室    联系人:冯君  传真:0755-26085457 电话:0755-26055258
技术支持: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最佳浏览:1024*768  浏览人数:64617   
展开